就在最近,英国科学家收到了一份来自中国的大礼,被媒体誉为“比黄金还要稀罕”,
据BBC消息,当地时间5月12日,英国米尔顿凯恩斯市(Milton Keynes)高等级实验室接收了一批特殊的科研样本:来自中国嫦娥五号任务采集的月球土壤。
这条消息,让中英科研界都看到了深度合作的契机:这是近50年来人类首次从月球带回的新鲜样本,也是中国首次向英国科研机构出借月壤。
这批总重约60毫克的月尘样本被密封在三支特制样品管中,目前存放于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内。作为英国唯一获得研究资格的科学家,该校行星科学与探索中心主任马赫什·阿南德(Mahesh Anand)教授表示:这些来自月球风暴洋吕姆克山区域的玄武岩碎屑,将为验证月球形成理论提供关键证据。
2020年12月1日,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正面风暴洋北部地区(Mons Rümker),通过机械臂钻取和表取两种方式,共采集1731克月球样品。此次出借的样本属于嫦娥五号任务首批国际共享计划的一部分。
中国国家航天局第一时间公布了着陆器降落过程影像,最后一张照片显示探测器支脚在月面投下清晰的阴影。
截至目前,人类通过美国阿波罗载人任务(382公斤)和苏联月球号无人采样(约300克)共获取约400公斤月壤样本,但现有样本地质年龄均超过30亿年,而吕姆克山区域的玄武岩样本预计年龄仅12-13亿年,这将为月球晚期地质活动研究提供全新证据。
这些年轻样本还将帮助科学家校准太阳系内天体表面定年技术。现行撞击坑统计定年法通过统计单位面积陨石坑数量推算地质年龄,其准确性依赖于已知年龄的样本数据。阿波罗与苏联样本已为此建立基准,嫦娥五号样本将提供关键的新校准点。
今年4月,中国国家航天局向全球7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发放了共计17.5克月壤样品。
样本交接仪式在北京举行,阿南德教授回忆道。为确保运输安全,这批月壤由专人护送,并采用了特殊的防震防辐射包装。在实验室里,研究人员必须穿着全套防护装备,通过空气淋浴除尘后,才能接触样本。
开放大学科研团队计划从三个维度展开研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矿物微观结构;利用激光剥蚀技术分析元素组成;采用逐步加热法提取挥发性成分。技术主管萨沙·维尔霍夫斯基(Sasha Verchovsky)介绍:我们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分析设备可以检测出十亿分之一级别的微量元素。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分析过程具有破坏性,这批样本将在一年内消耗殆尽。但阿南德教授强调:通过现代分析技术,60毫克月壤足以产生数十组科研数据。目前,团队已着手准备研究报告,预计首批成果将在明年春季发表。
中国探月工程办公室表示,此次国际共享是践行和平利用太空理念的具体实践。继嫦娥五号之后,嫦娥六号任务已于2024年成功从月球背面带回了远古火山样本。
其实早在2019年,嫦娥4号首次摸到月球背面,有关深空竞赛的话题就被西方各路媒体带节奏了:
不过,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舆论,各国的科学家和逻辑脑还是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送上了祝福,所谓科学无国界便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嫦娥四号”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的冯·卡门环形山(Von Kármán lunar crater),并拍下了世界首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
就连火星人Elon Musk,都专门去新华社的官推下面写了congratulation(祝贺)。
顺便说一下这个环形山的名字Von Kármán...这其实就是中国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的博导。刚好,钱学森就是中国太空计划的创始人 ~ “嫦娥”落在为师的坑里,很有师徒团聚的意味。
其实,刚刚看外媒用英文字母写的“嫦娥”(Change),第一眼读成了change。这不就是改变,革新的意思吗?
阿南德教授期待道:这应是国际月球科研合作的新起点。正如我们这代学者受益于阿波罗计划,科学无国界的共享精神值得传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英国军官不解:英国为何归还香港?直到2000年一英国上将道出线x100米自由泳接力:美国队3分18秒48,打破世界纪录夺冠
中国海洋大学录取通知书附赠南极海水,工作人员:应该是学校科考团去南极取回的
Xbox大作PS5版大小曝光!8月12日正式上线主机独占游戏宣布关服!存活十二年了!
机械师曙光16S Ultra开启预约:酷睿Ultra 7 255HX + RTX 5070/Ti
R7-7735HS + 双网口,1499 元天虹 TexHoo ZHR 迷你主机配置上新